拉倒底部可以下载安卓APP,不怕网址被屏蔽了
APP网址部分手机无法打开,可以chrome浏览器输入网址打开
17-06-03
又止,有什么话不好出口的模样。
程宗扬主动道:“常侍有什么难事,在下自当效劳。”
徐璜堆起笑容,“也不是什么大事……咱家只想问问你,商贾之间,平常欠条是怎么写的?”
来了!来了!程宗扬心里暗道:蔡敬仲幹的缺德事,可把他们坑苦了。偏偏这事还不好直说。
“平常的欠条就是写明双方的身份、姓名、金额和借款、还款时间。如果有利息,还要注明利息几何。”
“里面的文字有什么讲究吗?”
“不知徐常侍是想问什么?”
“咱家手里有份欠条,有人说里面有个字不够妥当。”
“一两个字不够妥当也不要紧,只要双方认可便是。”程宗扬道:“徐常侍不妨问问打借条那人,只要双方没有歧义便是。”
徐璜斟酌半晌,“也罢,过几日我再问他。”说着又长叹一声。
徐璜心事重重的样子看得程宗扬心底老大不忍,就为那几十万钱,让徐公公为难成这样……这事真不至于啊。得跟老蔡说一声,赶紧把他们的钱退了,瞧这事闹得,都影响正常工作了。
程宗扬道:“公公何事发愁?要是钱上的事……”
徐璜摆摆手,“非是为此……我且问你,你这次觐见,圣上是不是又在催赵氏入宫了?”
“公公的意思是?”
徐璜叹道:“早些送进宫来吧。”
程宗扬索性道:“徐公公,你知道我是偶然卷入此事,不知道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忌讳?”
徐璜道:“宫里……有些风言风语。”
程宗扬腹诽道:这点风言风语算什么?真要命的还没上呢。赵氏姊妹在後世的评价,那才叫个遗臭万年……
徐璜道:“这事也不必瞒你,宫里人多口杂,总有些人在背後说三道四。什么狐媚成性,惑乱天子……如今竟有人称她们姊妹是祸水,将灭我炎汉,这岂是随意说的?”
徐璜絮絮叨叨说了半晌,程宗扬才知道祸水这个後世的常用词,压根就是给赵氏姊妹贴身定做的。
说到後来,徐璜也禁不住埋怨道:“我炎汉历代那么多皇后娘娘,你说怎么偏这一位如此招惹是非呢?”
如果说程宗扬以前也纳闷过,现在却是看得明明白白。赵飞燕是不是真有传说中那么淫恶,根本就不重要,重要的是她面对的是汉国最大的外戚,有后族之称的吕氏。别说她一个平民出身的弱势女子,就算是女中圣贤,只要娘家毫无根基,也照样被黑得面目全非。
程宗扬没有多说,只泛泛道:“娘娘家世单薄,没有得力的兄弟撑腰。”
“谁说不是呢?”徐璜叹道:“我也管不得那么多。只盼着那位小赵氏早些入宫,将来大伙平平安安,宫里也能少些流言蜚语。”
程宗扬心下暗道:这你恐怕要失算了,等合德入宫,那流言蜚语才热闹呢,随便拣点流言都能写好几本书,流传好几千年……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离开西邸,程宗扬思索再三,决定私下去见蔡敬仲一面,商量对策。天子几次三番催促,合德入宫之事已是势在逼行,再拖下去也没有意义,只能先让他往宫里知会一声,免得到时穿帮,闹出“姊妹俩”相见不相识的乌龙来。
自己与蔡敬仲的交往是私密中私密,少不得乔妆打扮一番。程宗扬刚换好衣物,正对着镜子黏鬍鬚,车帘微微一晃,一条人影野狗般蹿上来,一头扎到他座位底下,扭着屁股往里钻。
程宗扬还在愣神,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吵嚷,“就在这儿!”
“钻到车上去了!”
“拦住!拦住!别让这孙子跑了!”
驾车的敖润叫道:“幹什么呢你们!朝廷命官的车你们也敢拦!”
“没你的事!一边去!”
“敢黑我们的钱!天王老子也得扒下层皮来!”
敖润叫道:“兄弟我就在这儿坐着,哪里有人上车!”
“那老东西蹿得跟猴一样,一不留神就让他钻了空子!”
“少废话!把车打开不就知道了?”
程宗扬黑着脸一脚踩在朱老头兀自扭动的屁股上,然後揪着腰带把他扯了出来。
朱老头小声道:“我就避避风头……别拉……别拉……大爷还没吃饭呢……哎哟……”
老东西的腰带都快朽了,程宗扬手上一使劲,当时就断成两截,好悬没把他裤子扒下来。
程宗扬“哗”的掀开帘子,一手揪住朱老头的鬍子,“找他的吧?大伙千万别客气,按住往里打!”
朱老头提着裤子叫道:“小程子,你可不能这样啊……”
吵闹间,忽然旁边有人惊讶说道:“次卿兄?”
朱老头犹如绝处逢生,打眼一看,顿时堆起满脸笑容,“原来是仲翁贤弟,多年不见——借俩钱使使啊!”
旁边一辆马车上,坐着一个身着儒服的老者,他头戴高冠,腰佩明玉,颌下留着一丛斑白的长鬚,相貌古板,举止方正,一举一动都流露出正人君子的堂堂气度。
饶是这么个方正君子,遇见朱老头这副模样,也不禁有些失态,愣了愣神才赶紧从袖中掏出钱铢,赔给那些赌棍。
被人追赌的时候撞见熟人,任谁都免不了有几分羞愧。可朱老头压根儿就没这觉悟,没羞没臊地凑过去,拢着手胁着肩,一脸谄笑地说道:“仲翁贤弟,你这是……高升了啊?”
姓文的老者扶轼下车,然後长揖一礼,“着实惭愧。愚蒙累年苦读,数年前应试得授博士,如今掌管兰台漆书。”
朱老头也不知道听懂没有,装得跟真的一样频频点头,“漆书啊,怪好,怪好。”
文老者感叹道:“当年同窗之时,你我方值年少,如今皆是垂垂老矣。次卿兄昔年才学高我十倍,为何落魄到如此境地?”
朱老头长叹一声,“知我者谓我心忧,不知我者谓我何求……”
这两句诗让朱老头念得一咏三叹,沉郁顿挫,充满悲怅的愁绪,问题是他这会儿两手还提着裤子,那副装逼的模样让程宗扬差点把隔夜饭都吐出来。
可那位姓文的老头偏偏就吃这套,陪着老头长吁短叹,感慨不已——这活活是俩神经病啊!自己忙得满头是火,哪儿有闲心看他们泛酸?程宗扬悄悄给敖润使了个眼色,准备甩了老头跑路。
这边朱老头满腹幽情刚抒了半截,接着话锋一转,“仲翁贤弟——吃饭了没有?”
文老者说道:“已经用过了。今日正值石室书院月旦评议,往来皆是文苑精华,次卿兄精于图谶纬书,若是闲来无事,不妨同去。”
朱老头本来想找个饭辙,一听是以文会友,当时就想打退堂鼓。程宗扬本来想走,这会儿却一把抓住他,“谶纬之学?我就喜欢听这个!同去!同去!”
文老者迟疑道:“这位是?”
“小程子。我以前收的学生。”朱老头大模大样去拍程宗扬的肩膀,一抬手裤子险些掉下来,又连忙拉住。
朱老头脸不红气不喘地说道:“昔日一别,刘某游学天下,立志觅世间英材而教之,可谓是桃李满天下。日前忽生思乡之念,万里来归。谁曾想刚入洛都便被人窃去财物,乃至沦落如斯。幸好遇上这位不记名的弟子,还记得老夫昔年授业之恩,这也是老夫育人多年的回报。哈哈哈哈!”
“原来如此。次卿兄心性豁达,一如往日啊。”文老者扭过头,含笑对程宗扬说道:“老夫文党,汝有心求学,各处书院的月旦评可不容错过。次卿兄,程小友,请。”
双方各乘一车,往石室书院驶去。程宗扬道:“哎哟老头,就你这德性,还好几个名呢?次卿……啧啧,这名配你这模样,我都脸红。”
“那是字,你懂啥?大爷上学的时候,单名一个谋字。”朱老头哼哼叽叽说道:“谶纬就那么回事。你要想学,大爷这会儿就给你编你一段。”
“您歇歇吧。你那叫王八卖爪篱——鳖编的。”
“小程子!你这是咋说话呢?士可杀不可辱哇!——赶紧给大爷弄根裤带!大爷要下车!”
“别跑!”程宗扬一把揪住他,“他们去的是石室书院——严君平就是那里的山长。今天你无论如何也要陪我走一趟!”
朱老头一个劲儿摇头,“大爷一个时辰好几万的生意,你这不是耽误我发财吗?”
“拉倒吧,还一个时辰好几万。跟我走一趟,一个时辰给你一贯。”
“金铢?”
老东西还真敢开牙,程宗扬板着脸道:“铜铢。”
朱老头一拍大腿,“幹了!”
“轻点拍!”程宗扬捂着鼻子道:“你这一身灰……我幹!你还拍!”
马车一路南行,不多时,驶入一条街巷。洛都书院林立,石室书院在其中并不起眼,但山长严君平在儒林中颇有名望。洛都书院相约每月初一轮流在各大书院以文会友,评点人物,议论经籍,称为月旦评,是洛都儒林有名的盛事。本月轮到石室书院,但因故推迟至今日。
程宗扬等人赶到时,书院中已经有车马数十乘,冠盖雲集。大堂正中铺着茵席,摆着几案,四名文士分据两边,一位白鬚长者作为主持坐在中间,四周陈设着三排座席,可容纳上百人。
此时正中的席位上一名年轻书生正高谈阔论,“天命之谓性;率性之谓道;修道之谓教。视前世已行之事,观天人相与之际,国家将有失道之败,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;不知自省,又出怪异以警惧之;尚不知变,而伤败乃至!”
“此乃董子所言!非为至理也!”对面一位白髮老者高声道:“先王之所记述,咸以仁义正道为本,非有奇怪虚诞之事!盖天道性命,圣人所难言也!自子贡以下,不得而闻,况后世浅儒,能通之乎!”
那名年轻人朗声道:“小子不敢称通!所谓刑罚不中,则生邪气;邪气积于下,怨恶畜于上。上下不和,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。此灾异所缘而起也。世间谶纬之书汗牛充栋,先生尽可考之!”
那书生声音洪响,在堂外也听得清清楚楚。朱老头一边拍着衣服,一边左顾右盼地往里走,文党低声道:“那後生是汝南许杨,精擅术数,颇具才学。不过对上桓老,只怕讨不了好去。”
只听姓桓的白髮老者道:“圣人所作,唯有六经,何来谶纬!”
朱老头啧啧道:“桓老头还是这么倔。一张嘴就把谶纬名家都得罪死了。”
许杨道:“先生之言小子不敢苟同!世间万物各有阴阳,阳为经,阴为纬。世有六经,更有七纬!易纬、尚书纬、诗纬、礼纬、春秋纬、乐纬、孝经纬……皆为圣人内学秘传!”
桓谭拍案道:“七纬皆伪!”
座中一片哗然,许杨旁边一名中年人长身而起,含笑向桓谭揖了一礼,“汝南廖扶,见过桓老。”
桓谭冷冷哼了一声。
廖扶道:“凡物必有数,由数而得其理,顺其势。凡入乎数者,由小而推大必合,由人而推天亦合。以理揆之,万物一贯也。”
桓谭冷笑道:“以尔言之,万物皆有定数?”
“世间万物,岂有定数?”廖扶出人意料地驳斥了定数之说,接着道:“大衍之数五十,其用四十有九。所不变者,唯有太一。”
术数之道一旦扯起来就没完没了,桓谭身边一名长鬚乌亮的夫子开口说道:“余陈留郑兴。久闻汝南廖文起精于风角、推步。今日可否为老夫占上一卦?”
廖扶恭敬地说道:“小子所学浅陋,岂敢在先生面前现醜?方今秋雨将至,柱下不安,还请先生延座。”
桓谭哂道:“无非推搪而已。”
话音未落,刚才还晴空万里的天气倏忽变色,堂外狂风四起,卷起的竹帘被吹得“啪啪”作响,紧接着雨点落下,一场秋雨滂沱而至。大堂为了采光,四周门户大开,此时雨点穿户入室,落在席间,坐在外侧的文士纷纷起身躲避。正纷乱间,突然“轰隆”一声,廊下一根木柱由于年深日久,柱下已经朽坏,被狂风一吹,顿时倾颓折断,檐上的瓦片纷纷跌落,幸好坐在附近的文士已经起身,没有伤到人。
廖扶平静地拱手施礼,神情自若地安然落座,但众人再看向他的目光都已经截然不同。
“偶合而已!”桓谭犹自辩争,但周围无一人附合,连他旁边的郑兴也默然不语。
坐在正中的白鬚老者不能再不开口,他低咳一声,等堂中议论声稍停,才缓缓说道:“一言之间,天地变色,汝南廖扶,卓而不凡!”
洛都月旦评相当于汉国最高等级的学术会议,对人物的品评更是重中之重,能被主持金口点评,汝南廖扶的名声将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天下。他所代表的谶纬数术一派,也可谓在今日的月旦评中大获全胜,
桓谭重重一顿足,穿过不断掉落的瓦片径直走到廊下,然後踏上木屐,愤然而去。
郑兴与他同车而来,也不好再坐下去,只能面露苦笑,向众人拱手施礼,先行告辞。
有年轻的学子过来放下竹帘,掩上门户,遮住外面的风雨,重新安排座席。堂中光线虽然黯淡了许多,又走了两位文学名家,气氛却愈发热烈。
趁着辩论告一段落,不少文士都过来与廖扶攀谈。廖扶倒是涵养极好,无论褒贬都神情如常,却隻字不提风角术数。
风角之术都是门中秘传,廖扶不欲多说也在情理之中,众人也不勉强。言谈间,堂中话题渐渐从术数转为谶纬之学。
“世间岂有万世之国?谶语有云:代汉者,当涂高。”
程宗扬一怔,这帮汉国学者在公然讨论谁来取代汉室?他们是欺负汉国不玩焚书坑儒吧?
“此语乃孝武皇帝亲口所言,先师亲耳所闻,”一名年迈的文士说道:“唯当涂高三字,殊不可解。”
&n
本章未完,点击[ 数字分页 ]继续阅读-->>【1】【2】【3】【4】【5】【6】【7】【8】【9】【10】【11】【12】【13】
最新章节请访问https://m.91banzhu.com
程宗扬主动道:“常侍有什么难事,在下自当效劳。”
徐璜堆起笑容,“也不是什么大事……咱家只想问问你,商贾之间,平常欠条是怎么写的?”
来了!来了!程宗扬心里暗道:蔡敬仲幹的缺德事,可把他们坑苦了。偏偏这事还不好直说。
“平常的欠条就是写明双方的身份、姓名、金额和借款、还款时间。如果有利息,还要注明利息几何。”
“里面的文字有什么讲究吗?”
“不知徐常侍是想问什么?”
“咱家手里有份欠条,有人说里面有个字不够妥当。”
“一两个字不够妥当也不要紧,只要双方认可便是。”程宗扬道:“徐常侍不妨问问打借条那人,只要双方没有歧义便是。”
徐璜斟酌半晌,“也罢,过几日我再问他。”说着又长叹一声。
徐璜心事重重的样子看得程宗扬心底老大不忍,就为那几十万钱,让徐公公为难成这样……这事真不至于啊。得跟老蔡说一声,赶紧把他们的钱退了,瞧这事闹得,都影响正常工作了。
程宗扬道:“公公何事发愁?要是钱上的事……”
徐璜摆摆手,“非是为此……我且问你,你这次觐见,圣上是不是又在催赵氏入宫了?”
“公公的意思是?”
徐璜叹道:“早些送进宫来吧。”
程宗扬索性道:“徐公公,你知道我是偶然卷入此事,不知道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忌讳?”
徐璜道:“宫里……有些风言风语。”
程宗扬腹诽道:这点风言风语算什么?真要命的还没上呢。赵氏姊妹在後世的评价,那才叫个遗臭万年……
徐璜道:“这事也不必瞒你,宫里人多口杂,总有些人在背後说三道四。什么狐媚成性,惑乱天子……如今竟有人称她们姊妹是祸水,将灭我炎汉,这岂是随意说的?”
徐璜絮絮叨叨说了半晌,程宗扬才知道祸水这个後世的常用词,压根就是给赵氏姊妹贴身定做的。
说到後来,徐璜也禁不住埋怨道:“我炎汉历代那么多皇后娘娘,你说怎么偏这一位如此招惹是非呢?”
如果说程宗扬以前也纳闷过,现在却是看得明明白白。赵飞燕是不是真有传说中那么淫恶,根本就不重要,重要的是她面对的是汉国最大的外戚,有后族之称的吕氏。别说她一个平民出身的弱势女子,就算是女中圣贤,只要娘家毫无根基,也照样被黑得面目全非。
程宗扬没有多说,只泛泛道:“娘娘家世单薄,没有得力的兄弟撑腰。”
“谁说不是呢?”徐璜叹道:“我也管不得那么多。只盼着那位小赵氏早些入宫,将来大伙平平安安,宫里也能少些流言蜚语。”
程宗扬心下暗道:这你恐怕要失算了,等合德入宫,那流言蜚语才热闹呢,随便拣点流言都能写好几本书,流传好几千年……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离开西邸,程宗扬思索再三,决定私下去见蔡敬仲一面,商量对策。天子几次三番催促,合德入宫之事已是势在逼行,再拖下去也没有意义,只能先让他往宫里知会一声,免得到时穿帮,闹出“姊妹俩”相见不相识的乌龙来。
自己与蔡敬仲的交往是私密中私密,少不得乔妆打扮一番。程宗扬刚换好衣物,正对着镜子黏鬍鬚,车帘微微一晃,一条人影野狗般蹿上来,一头扎到他座位底下,扭着屁股往里钻。
程宗扬还在愣神,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吵嚷,“就在这儿!”
“钻到车上去了!”
“拦住!拦住!别让这孙子跑了!”
驾车的敖润叫道:“幹什么呢你们!朝廷命官的车你们也敢拦!”
“没你的事!一边去!”
“敢黑我们的钱!天王老子也得扒下层皮来!”
敖润叫道:“兄弟我就在这儿坐着,哪里有人上车!”
“那老东西蹿得跟猴一样,一不留神就让他钻了空子!”
“少废话!把车打开不就知道了?”
程宗扬黑着脸一脚踩在朱老头兀自扭动的屁股上,然後揪着腰带把他扯了出来。
朱老头小声道:“我就避避风头……别拉……别拉……大爷还没吃饭呢……哎哟……”
老东西的腰带都快朽了,程宗扬手上一使劲,当时就断成两截,好悬没把他裤子扒下来。
程宗扬“哗”的掀开帘子,一手揪住朱老头的鬍子,“找他的吧?大伙千万别客气,按住往里打!”
朱老头提着裤子叫道:“小程子,你可不能这样啊……”
吵闹间,忽然旁边有人惊讶说道:“次卿兄?”
朱老头犹如绝处逢生,打眼一看,顿时堆起满脸笑容,“原来是仲翁贤弟,多年不见——借俩钱使使啊!”
旁边一辆马车上,坐着一个身着儒服的老者,他头戴高冠,腰佩明玉,颌下留着一丛斑白的长鬚,相貌古板,举止方正,一举一动都流露出正人君子的堂堂气度。
饶是这么个方正君子,遇见朱老头这副模样,也不禁有些失态,愣了愣神才赶紧从袖中掏出钱铢,赔给那些赌棍。
被人追赌的时候撞见熟人,任谁都免不了有几分羞愧。可朱老头压根儿就没这觉悟,没羞没臊地凑过去,拢着手胁着肩,一脸谄笑地说道:“仲翁贤弟,你这是……高升了啊?”
姓文的老者扶轼下车,然後长揖一礼,“着实惭愧。愚蒙累年苦读,数年前应试得授博士,如今掌管兰台漆书。”
朱老头也不知道听懂没有,装得跟真的一样频频点头,“漆书啊,怪好,怪好。”
文老者感叹道:“当年同窗之时,你我方值年少,如今皆是垂垂老矣。次卿兄昔年才学高我十倍,为何落魄到如此境地?”
朱老头长叹一声,“知我者谓我心忧,不知我者谓我何求……”
这两句诗让朱老头念得一咏三叹,沉郁顿挫,充满悲怅的愁绪,问题是他这会儿两手还提着裤子,那副装逼的模样让程宗扬差点把隔夜饭都吐出来。
可那位姓文的老头偏偏就吃这套,陪着老头长吁短叹,感慨不已——这活活是俩神经病啊!自己忙得满头是火,哪儿有闲心看他们泛酸?程宗扬悄悄给敖润使了个眼色,准备甩了老头跑路。
这边朱老头满腹幽情刚抒了半截,接着话锋一转,“仲翁贤弟——吃饭了没有?”
文老者说道:“已经用过了。今日正值石室书院月旦评议,往来皆是文苑精华,次卿兄精于图谶纬书,若是闲来无事,不妨同去。”
朱老头本来想找个饭辙,一听是以文会友,当时就想打退堂鼓。程宗扬本来想走,这会儿却一把抓住他,“谶纬之学?我就喜欢听这个!同去!同去!”
文老者迟疑道:“这位是?”
“小程子。我以前收的学生。”朱老头大模大样去拍程宗扬的肩膀,一抬手裤子险些掉下来,又连忙拉住。
朱老头脸不红气不喘地说道:“昔日一别,刘某游学天下,立志觅世间英材而教之,可谓是桃李满天下。日前忽生思乡之念,万里来归。谁曾想刚入洛都便被人窃去财物,乃至沦落如斯。幸好遇上这位不记名的弟子,还记得老夫昔年授业之恩,这也是老夫育人多年的回报。哈哈哈哈!”
“原来如此。次卿兄心性豁达,一如往日啊。”文老者扭过头,含笑对程宗扬说道:“老夫文党,汝有心求学,各处书院的月旦评可不容错过。次卿兄,程小友,请。”
双方各乘一车,往石室书院驶去。程宗扬道:“哎哟老头,就你这德性,还好几个名呢?次卿……啧啧,这名配你这模样,我都脸红。”
“那是字,你懂啥?大爷上学的时候,单名一个谋字。”朱老头哼哼叽叽说道:“谶纬就那么回事。你要想学,大爷这会儿就给你编你一段。”
“您歇歇吧。你那叫王八卖爪篱——鳖编的。”
“小程子!你这是咋说话呢?士可杀不可辱哇!——赶紧给大爷弄根裤带!大爷要下车!”
“别跑!”程宗扬一把揪住他,“他们去的是石室书院——严君平就是那里的山长。今天你无论如何也要陪我走一趟!”
朱老头一个劲儿摇头,“大爷一个时辰好几万的生意,你这不是耽误我发财吗?”
“拉倒吧,还一个时辰好几万。跟我走一趟,一个时辰给你一贯。”
“金铢?”
老东西还真敢开牙,程宗扬板着脸道:“铜铢。”
朱老头一拍大腿,“幹了!”
“轻点拍!”程宗扬捂着鼻子道:“你这一身灰……我幹!你还拍!”
马车一路南行,不多时,驶入一条街巷。洛都书院林立,石室书院在其中并不起眼,但山长严君平在儒林中颇有名望。洛都书院相约每月初一轮流在各大书院以文会友,评点人物,议论经籍,称为月旦评,是洛都儒林有名的盛事。本月轮到石室书院,但因故推迟至今日。
程宗扬等人赶到时,书院中已经有车马数十乘,冠盖雲集。大堂正中铺着茵席,摆着几案,四名文士分据两边,一位白鬚长者作为主持坐在中间,四周陈设着三排座席,可容纳上百人。
此时正中的席位上一名年轻书生正高谈阔论,“天命之谓性;率性之谓道;修道之谓教。视前世已行之事,观天人相与之际,国家将有失道之败,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;不知自省,又出怪异以警惧之;尚不知变,而伤败乃至!”
“此乃董子所言!非为至理也!”对面一位白髮老者高声道:“先王之所记述,咸以仁义正道为本,非有奇怪虚诞之事!盖天道性命,圣人所难言也!自子贡以下,不得而闻,况后世浅儒,能通之乎!”
那名年轻人朗声道:“小子不敢称通!所谓刑罚不中,则生邪气;邪气积于下,怨恶畜于上。上下不和,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。此灾异所缘而起也。世间谶纬之书汗牛充栋,先生尽可考之!”
那书生声音洪响,在堂外也听得清清楚楚。朱老头一边拍着衣服,一边左顾右盼地往里走,文党低声道:“那後生是汝南许杨,精擅术数,颇具才学。不过对上桓老,只怕讨不了好去。”
只听姓桓的白髮老者道:“圣人所作,唯有六经,何来谶纬!”
朱老头啧啧道:“桓老头还是这么倔。一张嘴就把谶纬名家都得罪死了。”
许杨道:“先生之言小子不敢苟同!世间万物各有阴阳,阳为经,阴为纬。世有六经,更有七纬!易纬、尚书纬、诗纬、礼纬、春秋纬、乐纬、孝经纬……皆为圣人内学秘传!”
桓谭拍案道:“七纬皆伪!”
座中一片哗然,许杨旁边一名中年人长身而起,含笑向桓谭揖了一礼,“汝南廖扶,见过桓老。”
桓谭冷冷哼了一声。
廖扶道:“凡物必有数,由数而得其理,顺其势。凡入乎数者,由小而推大必合,由人而推天亦合。以理揆之,万物一贯也。”
桓谭冷笑道:“以尔言之,万物皆有定数?”
“世间万物,岂有定数?”廖扶出人意料地驳斥了定数之说,接着道:“大衍之数五十,其用四十有九。所不变者,唯有太一。”
术数之道一旦扯起来就没完没了,桓谭身边一名长鬚乌亮的夫子开口说道:“余陈留郑兴。久闻汝南廖文起精于风角、推步。今日可否为老夫占上一卦?”
廖扶恭敬地说道:“小子所学浅陋,岂敢在先生面前现醜?方今秋雨将至,柱下不安,还请先生延座。”
桓谭哂道:“无非推搪而已。”
话音未落,刚才还晴空万里的天气倏忽变色,堂外狂风四起,卷起的竹帘被吹得“啪啪”作响,紧接着雨点落下,一场秋雨滂沱而至。大堂为了采光,四周门户大开,此时雨点穿户入室,落在席间,坐在外侧的文士纷纷起身躲避。正纷乱间,突然“轰隆”一声,廊下一根木柱由于年深日久,柱下已经朽坏,被狂风一吹,顿时倾颓折断,檐上的瓦片纷纷跌落,幸好坐在附近的文士已经起身,没有伤到人。
廖扶平静地拱手施礼,神情自若地安然落座,但众人再看向他的目光都已经截然不同。
“偶合而已!”桓谭犹自辩争,但周围无一人附合,连他旁边的郑兴也默然不语。
坐在正中的白鬚老者不能再不开口,他低咳一声,等堂中议论声稍停,才缓缓说道:“一言之间,天地变色,汝南廖扶,卓而不凡!”
洛都月旦评相当于汉国最高等级的学术会议,对人物的品评更是重中之重,能被主持金口点评,汝南廖扶的名声将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天下。他所代表的谶纬数术一派,也可谓在今日的月旦评中大获全胜,
桓谭重重一顿足,穿过不断掉落的瓦片径直走到廊下,然後踏上木屐,愤然而去。
郑兴与他同车而来,也不好再坐下去,只能面露苦笑,向众人拱手施礼,先行告辞。
有年轻的学子过来放下竹帘,掩上门户,遮住外面的风雨,重新安排座席。堂中光线虽然黯淡了许多,又走了两位文学名家,气氛却愈发热烈。
趁着辩论告一段落,不少文士都过来与廖扶攀谈。廖扶倒是涵养极好,无论褒贬都神情如常,却隻字不提风角术数。
风角之术都是门中秘传,廖扶不欲多说也在情理之中,众人也不勉强。言谈间,堂中话题渐渐从术数转为谶纬之学。
“世间岂有万世之国?谶语有云:代汉者,当涂高。”
程宗扬一怔,这帮汉国学者在公然讨论谁来取代汉室?他们是欺负汉国不玩焚书坑儒吧?
“此语乃孝武皇帝亲口所言,先师亲耳所闻,”一名年迈的文士说道:“唯当涂高三字,殊不可解。”
&n
本章未完,点击[ 数字分页 ]继续阅读-->>